按照老祖宗們的規定,在冬至那天(也就是3天前)我下了湯圓,長了一歲。
與其說是吃湯圓長了一歲,不如說是自己像綠蠵龜生了一窩小蛋,這件事更讓人覺得年華老去不復當年。原來,我已經老到跟外婆一樣可以靜靜地自己坐著包完一輪。
外婆後來老了以後常說,孫子裡面只剩下我會說客家話。其實說來有點心虛,其實我說得並不好,只是勉強在去新竹買茶的時候可以跟種茶的叔叔伯伯哈拉個幾句裝裝可愛殺個好價錢。
現在回想起來,人類小時候的記憶真的很恐怖,如果要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切入,那真是進場下手的最佳時機,因為它影響人之深遠,往往是我們始料未及。就像狗爸爸愛吃軟爛口感的食物,來自小時候全家飲食都遷就年邁牙口不好的阿祖;而我也是到很大才意識到自己對加了冬菜的口味會莫名的親近,原來是因為外婆。
國小以前,我有很多時間都是跟外婆一起過的。我常觀察她廚房裡的瓶罐,其中有個藍綠色不透明的圓胖塑膠罐,蓋著紅色的蓋子,配色十分突兀也有點廉價。這個記憶一直到高中懂事之後的某一天,下課和同學在路邊吃麵,才突然把「冬菜」的味道和這個罐子有所連結。也就是那時候才發覺,原來人類在小時後不帶意識熟悉的事物,長大後會變成一種深層的依賴,不管怎麼飄洋過海,當味覺上的記憶點被碰觸,記憶都會遠渡重洋帶我們回家。這股力量,遠比長大成人之後任何刻骨銘心的戀情或新的飲食習慣帶給我們感觸更更強大,就好像數學上絕對值那樣的絕對,日本地鐵上優先席那樣的優先,是一種難以被說服或動搖的習慣。
會想起這些,其實是因為冬菜。南部有些本省人煮湯圓會放蒜苗,苗栗新竹一帶的客家人會放韭菜紅蔥頭配紅白小湯圓。但我偏偏任性地買了一罐冬菜,找外婆來一起煮湯圓。
●材料:
主角材料:鮮肉湯圓
配角材料:茼蒿、冬菜、芹菜末
調味料:蔥油、鹽巴、糖、雞粉(可省略)、白胡椒
(冬菜獨照一張)
●做做看:
湯圓先煮熟後撈出來備用。(湯圓另外煮比較好,否則會糊糊的)
芹菜切末,和冬菜一起放入碗中。
另外起一鍋水,放入調味料。(因為等一下有冬菜,所以下手要比平常輕一些)水滾後茼蒿稍微川燙起鍋。 熱湯沖入碗中,再放入湯圓。(芹菜好香~)
淋上一點蔥油,灑一點白胡椒。(沒錯!前幾天差點把我炸死的油蔥酥,我把蔥油收在小瓶子裡,金光閃閃的蔥油現在派上用場啦!)
冬至快樂!(今天應該要說聖誕快樂了吧,慚愧)
●CP值:
★★★
如果是買外面現成的湯圓就可以再多加一顆星星了。因為冬菜真的好方便,隨便充個熱水就可以出一碗好湯。但是考量炸油蔥、肉餡打水、煮粿引、揉麵糰等繁複的工序,然後一餐就吃光光,真的是無法讓人睜著眼睛說瞎話給4顆。
不過是從補習班的角度來看,一道菜可以學到湯圓麵糰、打水、炸油蔥酥和蔥油的技巧,這樣就還滿物超所值的。
該不該推薦呢?只推薦給有心向學或人生缺乏刺激想要自我挑戰的朋友囉。
●難易度:
◎◎◎◎◎
滿分了。不僅做法繁複,連文章都創下本部落格開戰以來的文章長度的紀錄。本人無意挑戰曹雪芹寫長篇小說,只想清清淡淡地繼續過我的小狗人生。如果這是上天考驗我是不是能堅持到底的試煉,謝天謝地,驚險過關。
●有感而發:
冬至當天,煮了幾顆帶到公司請白同事、拉拉同事等評鑑,晚上則邀請妞妞來共襄盛舉。除了帶到公司後湯圓皮有點泡爛了之外,大家好像沒有什麼負面評價。(不過有可能是看我搞得灰頭土臉的同情給分)
倒是大家對內餡都有個共通的回饋,就是「好Q,有點像貢丸」。我想是我發達的二頭肌發功,其實湯圓內餡應該要鬆軟依些會比較好吧。
其實不管事蔥油或是蔥薑水什麼的都是我第一次挑戰,所以在冬至吃到湯圓以前我都充滿了不安,一邊做菜,一邊來來回回參考了小小米桶的食譜千百遍。幸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加上冬菜的助陣,這次連歪嘴妞妞都有微微地點頭。(怎麼有種妞妞被神格化的感覺?)
今年冬至跟聖誕節的檔期實在太近了,讓人措手不及,不過謝謝大家的鼓勵,就像南方仁(日劇仁醫男主角)所說的:「神不會給人無法跨越的試煉。」冬至的星際大戰終於圓滿落幕。
用妞妞首肯認證的湯圓,敬祝大家長一歲快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