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早上有個外出的計劃,昨天睡前設定了電子鍋裡的預約行程,煮了一鍋飯打算做個飯糰帶出去當早餐。不過因為下雨大家都意興闌珊,飯糰自然地變成了今天的早餐。
教我做這種三角飯糰的人是日本婆婆。在這裡我不知道提了她多少遍(ex.No.39 香菇雞肉飯、No.51 手打烏龍麵、No.14 小混混牛蒡 ...族繁不及備載),但卻從來沒說明。且讓我在這個讓人有點思鄉的雨天跟大家說個故事。
在我還小的時候,是個非常神經質的小孩。除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以外誰也不理。哪位喜歡小孩的善心人士想跟我伸手抱抱,最後都只會換得我滿臉是淚的淒厲尖叫。一歲那年的聖誕節,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阿里山。我開口說話得早,學走卻慢,一直到那時才勉強能蹣跚前進。那天我們一家三口正在月台上等著最近以翻車聞名的登山小火車,我手拿義美小羊羹,頂著包了尿布的大屁股在月台上像鴨子一樣搖搖擺擺,慢慢地慢慢地,我朝著人群中一對也在等車的夫婦走去。
媽媽說,當她看到我伸手抱住那位約莫六十出頭的男子時,她和爸爸嚇到下巴都快掉下來了。當然對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多麼地不合常理,只是理所當然地把我一把抱起摟在懷中,而我也中邪般的乖巧,不僅不哭不鬧,還笑盈盈地把手裡的羊羹作勢要送給陌生人。站在旁邊的狗爸爸和狗媽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於是,爸媽趨步向前,一方面想為小女的失禮(or失常!?)行徑道歉,一方面想用相機照下這歷史性的一刻。開口攀談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兩位衣著端正(←照片裡如此的)的夫婦是日本人,所幸狗爸爸任職日商,破爛的日文單子還懂那麼幾個,顛簸地重新用日文打過招呼後,便交換了彼此的地址表示日後會把今天的合照寄過去。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生命裡就有了日本公公和日本婆婆。每年的新年或聖誕節,我一定都會收到他們寄來的禮物跟卡片,而媽媽也總逼著我拿筆,即使是還不會寫字的年紀,也要在卡片上自己寫下「謝謝您們,祝您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諸如此類的問候。年復一年,自我長記憶以來就有著這樣一個看不見的家人在遙遠遙遠的遠方。到我開始上了小學,會寫的字越來越多,能寫文章變長了,他們寫來的信也開始慢慢從一張變成兩張、三張。大家一定很好奇我們究竟是用什麼語言溝通?好笑的是,我們都任性地使用各自的原生母語,就好像語言從來就不是個問題一樣。的確也是,狗爸爸的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日本人,外婆的日文也很流利,而日本公公家附近剛好也有一位台灣媳婦,我們就這樣靠著別人的幫忙魚雁往返了十數年。
第一次去日本玩是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媽媽跟我說日本公公日本婆婆要來飯店看我。因為第一次見面時實在太小,以至於我對他們的輪廓其實已經非常模糊,心裡對平面的信紙人要活生生跑來見面有點錯亂,在飯店見碰面的時候甚至還有點生怯。當時日本公公看了我,突然伸手一把把我像一歲當時那樣抱起,我手裡拿著他給我的紅包,這是我們祖孫倆的第二張合照。
時光荏苒,再次見面時我已經上了高中,任性的書信往來還是持續著,而當時的我說得出口的日文還是只有店員程度的「你好」和「謝謝」。想想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於是在大學聯考那年我在志願卡上填了日文系,正式開啟了我和日本這個國家不解之緣的大門。
上大學後其實我的功課並不出色,但剛好大三那年適逢SARS沒有人要出國交換學生,我就這樣走了狗屎運,取得交換學生的資格。離開台灣之前,日本公公在電話裡跟我說:「來了日本有空就來家裡坐坐吧!」但文化課本裡寫的「日本人以客套聞名」我可是僅記在心,他們嘴上會邀請妳去家裡,但其實在外面的咖啡廳碰面就好,我心裡這麼想,對公公的話半信半疑。
掛掉電話的不久以後,我已經到日本生活了一個月。那天我第一次坐了好久好久的車到了他們在東京練馬區貫井的家,手裡拿著一盒快要退冰的泡芙,忐忑不安地按下門鈴。
在那之後,我已經算不清後來我到底去過幾次,在那邊住過幾晚,有多少個黃昏我和公公一起散步到附近的超市幫日本婆婆跑腿買菜。夏天我們會在回家的路上開小差彎到MINISTOP買一枝清涼消暑的霜淇淋,冬天的時候我就窩在日本公公的書桌旁邊陪他磨墨寫字。晚飯前,我會待在廚房,和日本婆婆一起張羅我們三個人的晚餐,涼拌菜、茶泡飯、炒牛蒡以及各式各樣的美味,都是那時候在日本婆婆的廚房裡的現場教學。
有時候我去得晚,晚到過了晚餐的時間,日本婆婆就會為我再次穿上圍裙,把手沾濕,在掌心抹一搓鹽巴,再用她溫柔的手掌捏一個三角形的大飯糰,外加兩片超級好吃的山本山海苔。啪哩一聲咬破香脆的海苔,熱騰騰的米飯軟硬適中,有時還會多家一顆讓人口水直流的梅干。這時候,婆婆會幫自己泡一杯煎茶,坐在我的對面跟我聊聊我的一天。
就這樣一年過去,我經歷了秋天的楓紅,冬天的白雪,春天的櫻花,夏天的花火祭。回國前一天,在貫井吃過飯後我就開始哭哭啼啼,道別的時刻,日本公公在玄關用力地摟了我又重重地拍我一下,彷彿我是他二次大戰一手帶大的小兵,說了「快去快回!」後便轉身離去。我沒看見他回頭,只有日本婆婆特別陪我走到院子外面的門口,叮嚀我以後來日本要記得回家的這條路,害我在門口止住的淚水再度淚崩。
時光飛逝,那些溫暖的回憶仍舊鮮明的歷歷在目,而我已經大學畢業,找到第一份、第二份和現在的第三份工作。很幸運的我幾乎每年都有機會可以因為工出差到日本,而每趟我都會跟公司多請一兩天的假,回我在貫井的小家。日本公公第一次看到我穿著套裝腳踩黑色高跟鞋時,笑著拿出他放在相簿裡我還是奶娃的那張照片和本人對照一番,我懶得理他只是自顧自地吃著日本婆婆幫我剛做好的飯糰。
之前我說過,前一個工作影響我對工作的態度甚深。那麼我想說,影響我待人處事最多的就是日本婆婆了。我的媽媽教我善良,而如果現在的我有那麼一點善解人意或對人體諒,那都是在廚房裡、餐桌上,還有那所有一起走在路上的時刻,她用她那溫柔又堅定的身教教導我的。
喔!對了,日本婆婆還有教我一件事,請讓我們再複誦一便:「剩菜有福氣!」
不知道今天貫井的中島家吃什麼。
●材料:
主角材料:菠菜、飯(今天我又煮了蕎麥小米飯)
配角材料:黑/白芝麻
調味料:鹽巴、高湯粉
●做做看:
黑白芝麻拌勻備用。
熱水裡加點鹽巴,菠菜洗乾淨川燙。
菠菜取出放涼。我因為沒耐性所以放在冰水裡涼得比較快。
擠乾水分,菠菜切碎。
在剛煮好的白飯中拌入菠菜,
拌勻後灑入黑/白無常芝麻。
※接下來是重點!!準備一小碗水,還有一個空碗。
手沾濕,上面灑鹽雙手搓一搓讓鹽巴均勻佈滿手掌。(手沾濕的話米飯就不會黏手了)
把飯盛入小碗中。
再倒到手掌上,開始捏飯糰。(要放到小碗裡的原因稍後說明)
把手掌做出屋頂的形狀,捏出角角。(因為我只有兩隻手,所以這段照片補拍)
手勢如下↓
(大家也可以參考以下的示範影片會比較清楚:大叔捏飯糰)
捏一捏就好瞭~!
吃的時候配海苔更棒。
●CP值:
★★★
其實步捏成三角形的話,這就是一道日本的MazeGohan(混ぜご飯),有點像是我們的拌飯的意思,不管是帶便當或是外出野餐遠足都相當適合,不僅顏色漂亮,波菜的鐵質和黑白無常芝麻的鈣質更是營養滿點。如果再配個玉子燒(請參考No.42 明太子玉子燒),早餐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全部到齊,好吃好看清爽又健康!由其咬到芝麻的時候會嗶嗶啵啵的(有人叫我嗎?),是個可愛的口感喔!
狗狗和日本婆婆一起由衷推薦大家!
●難易度:
◎◎
手不耐燙的人可要多忍著點,要吃到好吃的飯糰一定要剛煮好的新鮮飯才好吃。有可能一開始會抓不太準捏飯糰地力道和手勢,不過多練習幾次就OK,記得要柔中帶剛,外面輕壓而不是擠,這樣才可以保留米分立立分明的好口感喔!
●有感而發:
日本婆婆說,好吃的飯糰先說要像握壽司下面的醋飯一樣,形狀是堅固,但米飯粒粒分明,中間充滿了空氣感吃起來才會鬆軟好吃。直接用手捏,一方面米飯燙手,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因為太用力而把飯糰裡的空氣都擠掉,先放到小碗裡的話上面米飯的重量已經把底部大致壓得平整,倒出來的時候只要在稍微整理一下形狀就好。這也是來自日本婆婆的家庭的魔法。
後來在日本的節目上還有看到有人把兩個晚扣在一起成飛碟的樣子,把飯裝在裡面上下搖晃個五下,據說這樣飯糰自然就會變成最理想的軟硬狀態。推薦大家參考。
而海苔這件事呢,其實會包海苔是為了避免沾手,有點像是「可以吃的紙巾」,所以不管是像7-ELEVEn的御飯糰那樣包整張,或是像我這樣窮酸地只有黏一個日本人的小鬍子,方便拿取即可,很隨性的。
婆婆說,早上的第一杯茶是用來招福用的,今天我的早餐,沿襲了貫井中島家的傳統,用一杯煎茶開始了我的一天。
今天的話比較多,謝謝大家耐心聽完。下台一鞠躬。
留言列表